內容來自hexun新聞

美國能源革命的戰略影響

張萌[ 中國對美國的“能源革命”非常關註,不是因為中國想從美國購買能源,而是關註美國今後在世界所扮演的角色。現在,像維護地區穩定、保障海上航線安全等公共物品都是由美國提供的,中國擔心美國實現一定程度的能源自給自足之後不再願意提供這些公共物品,而中國又沒有能力取代美國的作用 ]部分與會專傢(按發言順序排列)史蒂文·歐倫斯美國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主席霍華德·格倫施佩希美國能源信息署原副署長詹森·波德福哥倫比亞大學全球能源政策中心主任林伯強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院院長陳衛東 中海油經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徐小傑 中國社科院世界政治與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愛德華·坎寧安哈佛大學肯尼迪研究院亞洲能源與可持續發展計劃主任近期,由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和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共同舉辦的“美國能源新展望及對中美關系的啟示”研討會在紐約舉辦。來自中美兩國企業界、學術界的能源、經濟、國際關系與環境方面的多位專傢學者參加瞭會議。此次會議也是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與上海交通大學共同籌建的國際能源問題研究中心2013年課題項目“非常規油氣革命影響下的中美能源戰略合作研究”課題的對外交流項目。此次研討會分別探討瞭美國能源發展的新動向,對經濟和環境、國際政治的影響,以及對中美關系的啟示。不論是中方還是美方的專傢學者,總體上都一致肯定美國由非常規油氣發展確實是帶來瞭一場“革命”,美國的這場“非常規油氣革命”對世界經濟與環境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中美兩國的專傢學者都認為,中國國內同推動市場機制改革,同時中美兩國政府及企業加強在能源領域的合作既十分必要,也非常迫切。歐倫斯:中國可加入國際能源機制倒逼改革中國公司在美國的投資活動,包括在水力壓裂方面的投資具有積極意義。同樣的,中國也應該歡迎美國公司在中國的這一領域的投資,這也就意味著中美兩國元首之間提到的一些中國國內的改革必須推動下去。據我所知,習近平主席和奧巴馬總統在加州會面期間,兩國在一些特定的經濟領域內取得瞭不小的進展,其中一個就是中國開始同美國就簽訂《雙邊投資協定》進行認真的談判。過去,中美兩國的談判都是秘而不宣的,直到雙方取得瞭一定的共識和成果後才對外公佈;這一次,雙方把這個過程都公開,直到雙方覺得取得瞭滿意的結果才會對外宣佈談判結束。讓美國的公司在中國獲得國民待遇才能夠鼓勵美國的企業放心在中國進行投資。如何看待中國軍隊越來越多的國際參與,對美國來說一直是一個難題。美國總是說希望中國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支持中國人民解放軍參與到打擊恐怖主義和海盜的行動中來。但是這是否意味著美國就真的歡迎中國有一支有能力保護其在中東利益的海軍呢?我覺得我們應該找到合作的機會,兩軍之間的討論不應該設定某個上限。中國領導人非常善於利用國際組織來改革國內的體制。在能源方面的改革,或許中國領導人也可以通過推動中國加入某個全球能源治理機制或機構來迫使國內的既得利益集團對改革讓步。格倫施佩希:二十年內北美將成為能源凈出口地區不論是在世界能源史還是北美能源史上,美國目前都處在一個轉折點上。七年前,所有的人都預測美國會進口越來越多的天然氣,天然氣的價格也會水漲船高,但是今天看來,這種趨勢的變化令人感到震驚。如果去看2005、2006年的《年度能源展望》,裡面的各種圖表都提示人們美國需要進口多少天然氣以滿足本國的需求量,但如今,美國可能很快就會成為一個天然氣的凈出口國。石油方面也出現瞭巨大的變化,對比今年和2005年的《年度能源展望》,到2025年,美國需要通過進口來滿足國內石油需求的量較八年前已經日均降低瞭120第二順位房貸銀行年息房貸信貸利率多少年息缺錢急用哪裡汽車貸款0萬桶。美國現在每天消耗1850萬桶,所以進口量如此巨大的下滑確實非常驚人,出現這樣巨量的下降不光是因為美國的石油產量上升,也是因為消費量的下降。美國很快將要超過沙特阿拉伯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液體燃料生產國,過去三年,美國的石油日均產量達到250萬桶,而燃料價格的上升和科技的進步(燃料使用效率的提升)使得美國總體的能源消費量減少。在我的演講中我基本不使用“能源獨立”一詞,我覺得這是一個錯誤的說法,美國不會實現“能源獨立”,因為美國不會成為一個能源凈出口國——美國也許會出口天然氣和煤炭,但是在我能夠預見的將來,美國還是需要進口石油,雖然自給自足的程度會增加,進口的量會減少,但是以能源的熱量單位計算的話,美國仍然將是一個能源凈進口國。也許把整個北美放在一起會讓該地區成為一個能源凈出口地區,但那估計也是15~20年之後的事情。隻要美國仍然是一個巨大的石油消費國,即使能夠實現石油的完全自給自足,從經濟的角度來講美國仍然在很多方面都會受到國際市場的影響,因此不會實現“能源獨立”。當然,要維持目前的產量還存在不確定性,產量會增長多少人們心中也沒有數。非常規氣井的產量衰減得很迅速,但同時科技的進步又讓人們發現和產出更多的資源,有關資源儲量的數據每一次出來都創下新高,令人興奮。雖然美國沒法長時間讓液體燃料以每天100萬桶的速度增長,但是至少在今後一段時間內,能源的總產量將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美國對天然氣的供應充滿信心,因為北美的天然氣供應量十分巨大,即使多年以後的氣價不會像現在這麼便宜,但是也不會貴。環顧目前全球的石油生產,相比起幾年前,似乎要多瞭些樂觀的情緒。巴西的石油產能有很大的提升潛力,IEA去年也預測伊拉克的石油產量會有巨大的提升,莫桑比克、坦桑尼亞的天然氣產量也會增長等等。總之,我們預計油氣的產量都會增長,但是要切實實現這樣的增長,似乎會遇到比人們預期更多的挑戰。波德福:美國的能源繁榮穩定瞭世界市場新科技讓整個世界的碳氫化合物燃料的生產局面出現瞭巨大的變化。人們會發現更多的石油資源,市場上也會出現更多新的石油來源,但是石油價格將是很重要的因素,因為很多新發現的石油的開采成本都很高,隻有油價維持在高位的時候開采這些資源才具有經濟可行性。頁巖油(致密油)對價格就很敏感,石油價格的較大起伏會導致頁巖油的產量大起大落,當頁巖油的產量達到一定的程度之後便會增加石油市場的不穩定性。從經濟方面來說,如果沒有美國每天2500萬桶液體燃料的產量,如今的世界石油市場會是什麼樣子的?世界各地的動蕩局勢——如利比亞、伊朗、尼日利亞、伊拉克等國的動蕩或危機會讓全球的石油供應出現每天2700萬桶的波動。如果沒有美國每天2500萬桶產量的支撐,現在的情況將會糟糕得多,所以說美國穩定瞭世界石油市場,壓制瞭油價,否則現在的油價很可能會創下新高。美國的能源繁榮增加瞭經濟活動,創造就業,改善美國的貿易收支平衡,為瞭享受廉價的能源,大量的制造業投資湧入美國。另外,隨著中國在國際能源市場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中國有必要加入國際能源署(IEA)或者其他類似的全球能源治理機制。假設美國對敘利亞發動軍事打擊,所產生的震懾效果波及到瞭伊朗和伊拉克,結果導致國際市場上的石油供應每天損失200萬桶,油價則將飆升至140美元/桶,在我看來這對中國的經濟會產生非常嚴重的負面影響。如果現在發生這樣的事情,對中國經濟產生的負面影響會因為美國和歐洲向市場上釋放它們的戰略石油儲備而得到緩解或抵消。但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石油需求的增長將主要來自亞太地區,北美和歐洲的民眾可能就不願意本國單獨承擔維護全球油價平穩的重擔,希望全球主要的石油進口國共同來承擔這一責任。中國在這一方面現在是一個“搭便車者”,而要同全球其他主要的石油進口國共同維護油價穩定,IEA是中國參與全球能源治理的一個很好平臺與機制。林伯強:中國的能源消費量仍將增加美國的頁巖氣革命對中國的啟示是不言而喻的,接下來幾年,中國對天然氣的需求會猛增,估計到2018年,中國的天然氣消費量將較目前翻一倍,在那種情況下,中國的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將會達到40%。所以,美國的頁巖氣革命給瞭中國思考如何解決天然氣供應問題的新角度。中國現在也在努力解決環境問題,特別是最近出現的嚴重霧霾天氣讓中國能源政策走到瞭一個轉折點上,決策者不得不認真思考應該分別鼓勵和限制使用哪些能源。使用煤炭是中國各種污染的一個重要來源,目前,天然氣似乎是替代煤炭的最佳選擇。所以,不論從哪個角度看,美國的頁巖氣革命對中國的啟示都十分重要。但是,中國的煤需求量不會這麼快見頂。十年前中國政府就提出要實現經濟轉型,降低煤炭消費,不過十年後的現在,中國消耗的煤比十年前更多。如果不是因為近幾年全球經濟不景氣,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會比現在更多,政府設定的能耗目標也不可能實現——更何況在實現政府設定的能效目標的時候存在各種弄虛作假的行為,比如政府會強行關停工廠以降低能源消耗的數據。隨著技術的進步,中國的能效會逐步提高,但是不會像花旗集團預測的那種趨勢實現能效進步,經濟的不景氣導致用電量的增幅放緩,但不會出現4%~5%的下降。過去30年的經驗表明,中國對電力的需求和GDP的增長率有著1∶1的關系,當經濟形勢好的時候,用電量就增加,反之亦是如此。因為中國的能源主要被六大重工業所消耗(約60%),而重工業對宏觀經濟形勢很敏感。這樣的關系會維持下去。今年8月,中國全國的用電量增加瞭13%,由於居民生活用電在總用電量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因此可以排除夏天高溫的影響,這可以視作是中國經濟的復蘇,所以今年的GDP增長率不會低於7.5%。至少在2020年之前,中國都處在一個快速城鎮化的過程中。過去20年,有3億農民變成瞭城市居民,這與整個美國的人口規模差不多瞭。接下來,仍然有1億~2億農村人口將變成城市人口,這一過程對推動能源需求和GDP增長都是強大的動力,所以中國的GDP增長率不會很快降下來。雖然中國的“十二五”規劃提出中國經濟要向以消費和服務為導向的經濟轉型,但是這樣的轉型將會非常緩慢。中國已經有清潔燃煤技術,很多工廠也安裝瞭相應的設備,但是沒什麼人願意使用,因為使用成本很高。中國現在正在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態環境,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總體的能源消耗量還是要增加的,所以,如何在這兩者之間取得平衡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陳衛東:需求安全是未來能源問題重點當研究能源的人談能源問題的時候,總是覺得能源問題最重要,他們會把安全、軍隊等任何問題都和能源聯系在一起。我們看歷史,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美國享受著“潔身自好”,不想介入太平洋(601099,股吧)、歐洲事務,直到珍珠港事件發生。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兩大超級大國之間的爭鬥並不是為瞭石油,而是為瞭意識形態。為什麼能源後來成為最為重要的影響因素?是因為之後的石油危機——1973、1979年,當時的供應並沒有現在這麼充足。如今,供應端非常安全,我們有足夠的產量來滿足能源需求。俄羅斯最近幾個月對中國特別積極,主動要求把石油管道鋪設到中國來。胡錦濤十年裡去瞭俄羅斯五次,雙方一個合同都沒有簽;而習近平主席上任沒幾個月,兩國已經簽署瞭好幾個合同——因為俄羅斯更加積極主動瞭。歐洲現在正在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對石油和天然氣的需求將逐漸下降,而且還能夠從美國進口廉價的煤,所以俄羅斯不得不把眼光投向東方。所以說,如今的供應方更擔心能源的需求安全問題,因為需求發生問題將嚴重影響資源輸出國的收入,從而影響國內的穩定。但是我們現在在討論能源安全問題的時候還是基於供應端出現問題的假設。因此,有必要以新的思維來思考能源安全問題。中國對美國的“能源革命”非常關註,不是因為中國想從美國購買能源,而是關註美國今後在世界所扮演的角色。現在,像維護地區穩定、保障海上航線安全等公共物品都是由美國提供的,中國擔心美國實現一定程度的能源自給自足之後不再願意提供這些公共物品,而中國又沒有能力取代美國的作用。同時,中國希望美國能夠成為一個液化天然氣凈出口國,這樣就可以加速液化天然氣市場全球化的進程,屆時中國也就不需要像現在這樣承擔高溢價瞭。徐小傑:能源地緣政治正急速變化以油氣為中心的地緣政治面貌正在經歷快速的變化。1995年我剛開始研究地緣政治的時候,石油的供應重心在前蘇聯和中東,需求重心則在環太平洋地區和歐洲大陸。十多年之後,世界各地新發現的油氣資源改變瞭這一局面,非常規油氣在美國的大量產出影響尤其巨大。正如大傢都認同的,全球油氣的供應量將持續增長,到2020年,美國的石油產量可能將占到全球總產量的25%,那時候可能就會出現一個“新中東”,這對全世界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比如,到時候向歐盟供應的天然氣會十分充足,現在歐盟主要的供氣國俄羅斯到時候就會面臨很大的壓力。澳大利亞將面臨來自美國和加拿大的競爭,因為澳大利亞在發展液化天然氣時投入很大,導致液化天然氣的生產成本過高,到時可能就不得不通過降低資源稅和碳稅來增強本國液化天然氣的競爭力。不過,美國非常規油氣行業的繁榮隻是全世界地緣政治版圖變化的一部分,雖然存在很多不確定性,但是伊拉克、東非將來都會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世界能源的供應將越來越多元化,而需求的中心將持續向東移動,其中世界能源需求的增量將主要來自中國。中國正朝著“天然氣時代”邁進,推動這一趨勢的不是常規天然氣,而是非常規天然氣,包括頁巖氣、煤層氣、致密氣等等。2010年,中國的非常規天然氣的產量占到全國天然氣總產量的18%,IEA估計,到2035年這一比例可以上升到83%。我的估計比IEA略低,到2035年這一比例將是75%,但仍然是一個很高的比例。不過,在這期間,中國的非常規天然氣的發展也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包括《頁巖氣十二五規劃》設定的量產目標基本上不可能實現。如果中國錯過瞭“頁巖氣繁榮”,或者其他非常規天然氣產量不夠,那麼中國將不得不重新設計自己的一次能源結構。選擇一就是增加煤炭在一次能源結構中的比例,選擇二就是進口更多的石油,選擇三就是增加非化石燃料的使用比例,包括太陽能、風能、核能等。所以說,對中國的能源結構的預測還沒有一個清楚的答案,但是對進口能源的依賴將會增加是一個顯而易見的趨勢。坎寧安:天然氣將成為美國的戰略牌從戰略上講,美國的這一輪能源繁榮的影響更為深刻。俄羅斯對歐洲市場的影響力正在衰弱,因為天然氣市場的競爭在加強——美國不再需要大量進口液化天然氣,於是卡塔爾原本供應美國的那部分產量都流向瞭歐洲,壓低瞭氣價。美國、中國、印度等國共同制裁伊朗的能力也得到加強,美國的石油供應充分,所以即使伊朗中斷瞭石油供應也不會造成國際市場上石油短缺。幾年之後,美國將大量出口天然氣,那時候,人們對美國維護國際石油市場穩定所應承擔的責任會有不同的預期。國際石油貿易的重心向東方傾斜,大量的中東石油湧向亞洲而不是美國,如果那時候中東出現動蕩,中國彼時也建立起瞭龐大的戰略石油儲備,中美兩國就需要進行協商的機制,共同討論如何釋放自己的戰略儲備,如何影響國際石油市場。現在,美國是通過國際能源署(IEA)這一機制來實現相關的調解的,但是這一機制是上世紀70年代建立的,現在或者今後就不一定管用瞭。環境上,美國的溫室氣體排放水平已經降到瞭1990年以來的新低,同2005年相比,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瞭12%。美國現在的天然氣價格很低,特別是去年有大量的煤炭消費轉向天然氣消費,而且目前的經濟形勢也不是很好,所以溫室氣體排放量會繼續降低。美國的能源繁榮對中美關系也將產生巨大的影響。國際能源署預計,從現在到2018年,中國進口的管道天然氣和液化天然氣的量都將翻倍。中國現在所承受的氣價很高,達到瞭15~17美元/mmBtu(百萬英熱單位,國際上通行的天然氣計價單位),而美國目前的氣價是3.5美元/mmBtu,即使美國的氣價上升到4~6美元/mmBtu,算上6~7美元/mmBtu的液化和運輸費用,美國的液化天然氣在東亞還是很有競爭力。屆時,美國將在東亞扮演和如今在歐洲一樣的角色,那就是增加競爭、降低價格——10年前,歐洲消費的天然氣中有90%都是和油價掛鉤,如今存在這種聯系的天然氣的比例已經下降到瞭50%——這對幫助中國從煤炭消費到天然氣消費的轉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十分有幫助。人們一直在批評美國能源部在天然氣出口的問題上不作為,在新的能源部長上任以後,能源部加快瞭推動天然氣出口的步伐,到現在為止,能源部已經批準瞭4個向未同美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傢出口液化天然氣的項目,這四個項目的日均產能達到60億立方英尺。接下來,能源部應該會批準更多的出口項目,已批準的這4個項目都簽訂瞭購銷合同。不過,存在這樣一種可能性,那就是如果中國也同美國的液化天然氣經銷商簽訂瞭購銷合同,國會可能會因為政治原因而停止批準新項目。從選舉政治的角度來說,美國的政客可能會說中國在美國鉆井、修管道污染瞭美國的環境,然後把能源拿走,如果有人想以中國為靶子的話,這樣的選舉操作很容易,也很有市場。其實,對中國來說,從什麼地方購得液化天然氣並不重要,因為隻要美國的天然氣投放到國際市場上,就能夠降低液化天然氣的總體價格,這對中國從其他地方購買也是有利的。我們已經討論瞭用戰略儲備維護全球石油市場穩定的必要性,在氣候變化問題上也需要兩國合作,美國也在幫助中國開采本國的頁巖氣,另外,在可再生能源領域,中美兩國也存在大量合作的機會。

新聞來源htt車貸信貸雲林水林車貸信貸p://news.hexun.com/2013-11-18/159762831.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rsha6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